女性反“粉红税”,还得靠老头

又是一年的双十一,又是一年的吐槽事件。规则复杂,让步不够。网友已经麻木了。

就在这时,一群女孩发现了省钱的真正秘密。这个秘密不受时间和平台的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女生自己——只要不执着于女性专用,每天都是双十一。

无论是瑜伽垫、袜子、健身包、毛巾、收纳袋…只要在搜索中加上“男性”这个关键词,你就会瞬间徜徉在物美价廉的海洋中。

特定群体更好。以“老人”为关键词,搜索到的商品往往不仅便宜,而且舒适。

50元左右的“老人衫”成了女性身高的必备品。一次偶然的机会,迎面走来的JK给姑娘穿了一件灰色针织外套,你爷爷也有一件。

明明只有“两杯奶茶钱”,线却细致,软滑。女孩蹭着老人的衬衫,惊喜过后,又生气了:我以前买的几百块的快消女装,到处都是线头。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不被理解,总是被难倒的“渔夫”,如今也成了女生追随的对象。毕竟一个吃苦耐劳的“渔夫”的装备,总会给人价格和实用性的双重惊喜。

珠宝收纳盒,不管是亚克力的,塑料的,布的,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

渔具收纳盒,仅需10元,空房间大小可自由调节,双锁设计防止意外打开,防水防潮。用过的姐妹都说好,没有首饰的姐妹都心动了。

此外,渔夫之宝还包括但不限于一顶遮得严严实实不会被强风吹走的防晒帽,一把防潮轻便舒适的折叠躺椅。真的是笑渔夫,佩服渔夫,向渔夫学习。

产品功能相似甚至相同,但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价格更高。女性消费者的这种额外支出被称为“粉红税”。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或社会学术语,但近年来,它却成了从西方到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

如果说五年前是“反消费主义者”顶风推节点,那么今年则是反对粉红税的女生们。

任何看过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打喷嚏画面的人,都无法再直视那些不捂嘴打喷嚏的人。你仿佛看到口水散落一地,你无处可逃。

“粉红税”的概念开启的正是这种体验。

当你不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购物就是快乐的。知道“我的眼睛是尺子”后,世界上只有两种商品:征收“粉红税”的和没收的。不幸的是,“粉红税”似乎无处不在。

去年有网友发现,知名品牌的粉色键盘比白色的要贵100元。或许是看到了网友的“反馈”。现在检查同一个键盘,不同颜色没有价格差异。

然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另一个著名品牌的键盘。黑色、蓝色和粉色的价格都在上涨。粉色最贵,50元比蓝色贵,60元比黑色贵。

问客服,得到的回复是“颜色不同,价格不同”,可见问的人是个小丑。

“粉红”商品更贵,但并不是“粉红税”的最好体现。毕竟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定价,这在商业上是可以理解的,颜色和性别的捆绑也不是不可抗拒的。认为“粉红税”是个伪命题的人会说:你愿意自己买,愿意为你喜欢的款式和颜色买单。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同样的东西定价有差异,很难“尊重”。

某服装品牌的4件装内衣,搭配环节中女款比男款贵了近50元;国内某运动品牌的迪士尼联名拖鞋,女款比男款贵80元(同理,你现在搜一搜这双鞋,男女款价格已经差不多了)。

如果“粉色”的东西更贵,给女性消费者留下了主动选择的空间,那么这种相同的产品就按照性别进行不同的定价,这就是一种“被动粉色税”。

还有一种“粉红税”,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有些女生以为只能用一款“女性专用”的产品,但是回头一看,发现男性也有类似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她们的需求。

一种典型的商品是剃须刀。有些女性会买一个“女性专用剃须刀”来刮腿毛和腋毛。这种剃毛刀一般在刀头处配有皂头,配色也比较多样(当然也会有粉色)。在淘宝搜到的第一个产品59元,一个手柄两个刀头。

“反对粉红税”的女生伸手去拿男人的剃须刀,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肥皂头,但这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毕竟剃毛大多发生在洗澡的时候,洗澡的时候手边也不乏能起泡沫的产品。

至于价格,经典的吉列剃须刀,一个手柄四个刀片,没有69元贵。吉列自己也推出了一款女士剃须刀,有一个手柄和三个刀片。售价113元,几乎是男款的两倍。

当然,你可以说女性剃须刀贵,比如“适合敏感肌”、“高端亲肤”,这些确实在商家的宣传页面中有所强调。对于选择男士剃须刀的女生,“可以,但没必要”。

在一个帖子里,网友战战兢兢的买了男士剃须刀,才发现并没有什么不适。评论区几乎不敢相信:“你真的过敏吗?”不会痛吗?”后面是一个更难的问号:”仅供女士使用”,其实没必要?花式多此一举?

甚至在药品中,也能发现“粉红税”的痕迹。在同一个店里,普通的布洛芬缓释胶囊要24 21元,而同品牌推出的女士专用布洛芬咀嚼片(强调缓解经期疼痛和包装盒上的女性形象)只要10片到27元。如果忽略每剂的粗略估算,这款针对女性的布洛芬价格是普通的3倍。

这种“女士专用”的“特权”不是这个女性消费者想要的。购物时,他们开始扮演各种角色。

可以是美术生,买了笔筒装化妆刷;可以是一个老人,用一件老人衫完成自己的JK穿搭,用一件老人太极服追赶“新中国风”的潮流;可以做渔民,便宜耐用的防晒帽,没人爱;可以是男人,直接买男装,可以是小孩,直接买童装…

可以是任何角色,只要不是女的。

数量更少,价格更贵,看着4元一粒的布洛芬文案中“关爱痛经女性”“酸酸甜甜”的字样,女生们可能会琢磨一件事:我作为“女性”并没有那么特别,而且“女性专用”产品更多,比较特别。

是价格歧视让女性多花钱,还是女性愿意多花钱造成了价格歧视?

目前国内社交媒体上有几个关于粉税的常见数据。比如女性产品平均比男性产品贵7%,女性一生要多花68万元“粉红税”。

这两个数据确实有出处。7%的数据来自纽约消费者事务(DCA)2015年的一份报告。虽然“粉红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美国流行,但这篇报道仍然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粉红税”的讨论。

这份报告指出,专门针对女性的产品比针对男性的产品贵,而且没有合理的理由。这种差异适用于服装、玩具、保健品等等,并贯穿女性一生。

在玩具领域,女生的玩具比男生的贵7%,这不是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的对比,而是同型号的粉色滑板车更贵。另外,在童装上,女生的衣服比男生的贵4%。成人女装比男装贵8%,差别最大的是个人护理/卫生用品,女性产品价格比男性高13%。

“女人一生多花68万”这个数字来自Bankrate的估算。此外,根据加州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参议院妇女、工作和家庭特别委员会2020年的估计,一名女性一生将缴纳约18万美元的粉红税,高于Bankrate的估计。这些估计指的是DCA报告。

然而,也有对DCA报告的批评。2021年的一项调查提出了异议,认为2015年DCA的研究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比如产品不是随机选取的,只占类别的6%。《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评论指出,女性购买更昂贵的粉色剃须刀是因为她们看到了额外的审美价值。批评者认为,尽管产品似乎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功能,但它们提供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现在看来,国内“反对粉红税”的姑娘们反对的是这种“情感体验和价值”,而继续购买“女性专用”产品的姑娘们,可能也不会不知道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选择。当“粉红税”这个概念被提及和传播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改变,给了被动缴纳“粉红税”的消费者一个再次主动选择的机会。

另一方面,同样的产品,不同性别不同价格,处于“粉红税”光谱的极端,值得全人类抨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女性反“粉红税”,还得靠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