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高端医疗装备“中国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快速提升。已建成覆盖检测、治疗、监测和康复的基本完善的产业体系,满足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需求。但在头部企业规模、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原创医疗器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疗器械加速发展,催生了医疗器械领域新一轮技术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既是国产医疗器械面临的形势,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未来,推动国产医疗设备迭代创新升级,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行业关键环节,精准布局和实施重大攻关项目,努力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是实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要聚焦医疗器械领域产业链各环节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前瞻性、系统性顶层规划布局,通过针对性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精准布局创新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通过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坚。用3至5年时间,实现一批高风险等级原材料、核心器件、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实现一批依赖进口设备的国产替代,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例如,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为基础,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的双轮驱动,联合上下游、多学科、跨学科、跨区域的优势创新企业,通过关键核心技术与材料、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的协同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 率先突破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彩超、5T人体超导磁共振等国内首台高端医疗设备。

二是锚定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强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不断涌现,医疗服务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转变。人工智能、新型传感、检测材料和增材制造等创新技术正在改变医疗设备的发展格局。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疗、单分子检测和仿生学技术应用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热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医疗设备向更精准、更互动的智能诊疗方向发展。要密切关注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加快医疗器械领域颠覆性、前沿性技术的创新应用,探索新赛道、新业态,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textbook吴厚刚今日新闻

三是聚焦创新人才建设,加强医工融合,构建适合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医疗器械产业定位于科技、制造、生命健康等交叉领域,涉及生物、医药、信息、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行业。它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具有跨学科、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创新密集的特点,其R&D和创新需要大量跨学科和复合型技术人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建议高校聚焦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人才,通过培育医工交叉的“四链”融通环境,支持企业等产业创新主体深度参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联合培养,打造一批符合创新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针对产业投融资痛点,多措并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中小医疗器械企业一般为轻资产企业,其产品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和审批注册流程,面临融资难题。要提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配置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大对前沿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协同攻关的支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平台功能,优化创新设备审批,加快技术改造,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行业具有R&D和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高的特点。要进一步强化“四链”一体化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链条融合,强化R&D投入、技术攻关、临床牵引、成果转化、人才支撑、金融赋能等创新要素支撑,塑造自主创新驱动的中国医疗装备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质量生产力,让更多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

(郑海荣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

百度超级品牌是什么意思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