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华为们的必答题:100年间,全球汽车产业权力更迭的3个秘密

文|锦缎

伟大的胜利,毕竟需要得到对手的认可。比如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种替代。奖”。翻开史书,工业力量的变化从来都不是侥幸,只有不断围剿,直到新秩序尘埃落定。

中国汽车产业的这一轮崛起,不止是宏大叙事。在消费端,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3月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汽车销量榜前6。这意味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国内车企从十家成为世界一线车企。

不仅仅是比亚迪,吉利、长安、爱安、理想等国内众多新老势力都进入了前20的榜单。

显然,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它利用好这个窗口期,把机会握在手中的几率有多大?

以史为鉴,纵观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除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大多数曾经辉煌的企业在冲击全球TOP5时都遭遇了挫折:从菲亚特、雪铁龙到克莱斯勒,最终都未能撼动丰田、大众、现代的地位,只能依靠联盟(Stratis)挤进TOP5榜单。

作为国内一个即将冲击产业皇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我们需要知道那些成功挑战王座的汽车品牌都遵循了哪些法律和条件。

01汽车“头牌”改变历史

1)通用超越福特

广义的通用汽车公司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6年由威廉姆·杜兰特和约西亚·多特创立的弗林特路汽车公司。单就历史而言,它甚至早于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

然而,早期的弗林特路汽车公司在投资市场上主要致力于押注汽车行业。从1904年收购别克开始,6年间收购了25家汽车公司。大器晚成第二季

狭义的通用汽车始于杜兰特的第二个手印:1916年,一直深陷财务困境的杜兰特通过不断的换股,重回通用汽车的主座。

在这动荡的二十年里,福特凭借对汽车工业和制造业的深刻理解,依靠t型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跨洲的超级霸主。

然而,也正是因为出身不同,通用在与福特的竞争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能力——基于工业制造成本逻辑的商业设计能力:我们现在的很多汽车商业标准,其实都是一百年前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接替杜兰特的第二任CEO)设计的。

例如,人们熟悉的“价格驱动的单一产品战略”——斯隆认为,汽车产品的定价有两个主要标准。第一,不同档次的产品之间要有足够的价格差,这样才能保持产品线的车型数量多,保持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价格差异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在产品线中留下价格空,被竞争对手利用。

得益于早年对汽车品牌矩阵的不断收购和扩张,通用成为第一家以大单品打造全价格覆盖的汽车公司。

三星c101

图:1924通用价格带产品矩阵,来源:《汽车的商业逻辑》。

再比如,现在的分销体系和汽车金融,最早也是通用设计和实现的。

通用率先将经销商纳入价值链体系,禁止经销商的汽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前,制造商只考虑生产,然后强迫经销商进货并付款,而不考虑他们的销售能力。在明确双方权责的前提下,通用帮助经销商完成市场渗透和库存管理,并聘请审计帮助接管销售环节,既保证了销售体系的完善,也帮助他们了解市场最前沿的消费者行为。

正因如此,在敏锐地感知到信用消费的利弊后,通用汽车承兑公司成立,为零售和批发业务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了消费者买车的门槛,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标准金融服务。

当然,在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通用汽车继续投资基础应用和设计等研发。

在一般的四级R&D体系中,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在商业社会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热力学,空气体科学,材料科学,甚至是看似与汽车工业无关的基础化学,通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从乙基汽油和高压缩比发动机引领动力系统革命,到同步啮合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引领传动系统革命,乃至前轮独立悬架引领底盘技术革命,奠定了通用的技术地位。

基础科学的突破为通用未来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高硬度材料和底盘技术的积累,资本运作下费舍尔车身公司专利的获得。一旦封闭的身体来了&quot,它变得远远超过了T型车。新”时代的产物。

曾经的王者福特,自从放弃T型车,推出A型车之后,市场份额就再也没有超过过通用..

2)丰田超越通用。

丰田超越通用的故事基本已经家喻户晓。

主流观点认为,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丰田卡罗拉作为紧凑型家用车的先锋产品,以其低排量和燃油经济性逐渐被主流消费市场接受和认可,最终成为日系车走向世界的敲门砖。

日本汽车联合会的成立导致了小规模定制车型市场的多元化。从陆巡到皇冠,从北美欧洲到拉丁美洲,日本汽车联合会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实现了当时最优的成本优势。

丰田倡导的TPS和精益生产的原则赋予丰田系统化制造成本的竞争优势,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也赋予丰田“神助攻”1965年,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约翰逊废除肯尼迪时代的工人工资管制和工业原材料价格管制。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造成本,通用都失去了对丰田的优势。

图: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成本趋势,来源:《汽车的商业逻辑》。

最终,美国社会的高通胀和石油危机对通用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两次石油危机后,通用汽车陷入了财务成本和净收入不可逆转的下行区间。

图:两次危机后通用的财务数据,来源:汽车的商业逻辑。

汽车历史的发展有点像一个滚动的车轮。通用依靠商业模式和长板冲击了制造能力出众的福特,最终败给了擅长制造环节的丰泰。

3)从“大众”走向王国

不同于从福特到通用再到丰田的叙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大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做到像丰田、通用那样的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但在中国电动车崛起之前,毫无疑问,全球汽车工业的世界屋脊是德国大众,因为无论时代城投的旗帜怎么变,它从来没有跌出第一梯队。

在大众的成长史中,其全球起步与丰田五分相似,五分不同。相同的是,大众汽车的全球首发也依赖于北美市场紧凑型车的大量上市所带来的机遇。甲壳虫单一的车型不仅让大众从美国进口的份额从20%飙升到32%,甚至依靠独特新颖的外形设计引领了文化潮流。

不同的是,相比日企通过内部管理来削减成本,大众更倾向于从国际角度通过分散生产来降低成本。

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众就先后在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建厂,以分摊组装和分销成本。即使在国内市场,沃尔夫斯堡出身的大众表示,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产业环节,分散在德国南北各地区,哪里成本低,就倾向于去哪里。

分散生产不仅更便宜,而且更容易受到不同市场消费政策的青睐。在巴西、南非等当时汽车消费的新兴市场,大众汽车成为进口汽车的首选品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大众出口汽车的比例跃升至80%以上。

图:大众海外销量比例和巴西销量,来源:汽车的商业逻辑。刀锋S85压65w

这个思路也延续到了中欧、西欧、东亚的市场,在那里收购了西亚特,在中欧收购了斯柯达,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成功打开了西班牙、中东欧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收获了这三个地区人均收入和汽车产业增长的红利。

此外,在制造方面,大众是现代汽车平台生产的创始人。

1962年通用率先实现平台化生产,但通用在平台上的开发思路粗放,平台兼容性差。通用的车型很多,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的平台。当一个新的模式推出时,通常会使用新的平台。

大众的思路是在平台数量上做减法,在平台兼容性上做加法。奥迪早期的MLB和MEQ平台实现了除轴距模块以外的部分零部件的平台化通用策略。比如80年代后期,奥迪80(B级)和奥迪100(C级)开始共享部分零部件,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分别节省了500马克和1500马克。

制造端改革创新,销售端重视新兴市场,让大众学习“德国人的车”成为“全品类、全市场的汽车王国”。

02优势王座易位“三原色”

汽车行业品牌变化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来说,每一次王座的转移,不超过三个层面的变化:宏观背景政策、商业模式创新或者技术设计迭代,从福特到特斯拉。

复杂的一面是,每一次易位绝对不是单一因素驱动的,往往是宏观政策背景、商业模式、技术设计的组合,或者是三种因素的叠加。

我们来梳理一下前文中提到的通用、丰田、大众的潮起潮落的具体推动因素:

1、宏观背景叠加技术创新。

二战后,通用经历了增速最快的黄金时代。当时北美消费市场的主要逻辑是工业经济的快速扩张、人均购买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出生潮。

针对宏观消费趋势的变化,通用开发了传动系统,按照家用理念从手动升级到自动,降低了驾驶门槛。高压发动机的改进促进了运动和户外车辆的普及,而空空气悬架大大提高了行驶稳定性。

基于这一汽车产品,雪佛兰Suburban这款旅行车,别克RIVIERA这款双门轿车,很好地满足了家庭多场景、多人群的时代特征。

70年代,为应对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丰田占领北美市场的明星车型卡罗拉也有领先的技术创新——K型发动机。0.8L和1.1L小排量动力系统满足了最基本的通勤需求,更耐用的机油和滤清器也降低了消费者后续保养费用的成本。

2、宏观背景叠加经营思路

最好的案例就是通用汽车在汽车消费从高端市场到普通大众的循环中首创的汽车金融服务,针对的是宏观收支水平下工薪阶层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的真实需求。汽车行业引入信用消费,至少让通用汽车的新车受欢迎程度降低了10年。

大众汽车沿袭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在行业整合中实现了银行、租赁、保险业务。世纪之交,在新兴市场消费决策更多(面临与美系车、日系车竞争)的宏观背景下,大众金融的创新业务不仅降低了购车门槛,还通过保险、租赁业务稳定了二手市场和售后市场,巩固了客户对集团品牌的忠诚度。

3、技术创新叠加产品设计

还是回到上世纪初通用汽车的崛起,依靠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投入,通用汽车实现了材料科学和结构科学的突破。当钢铁工业能够生产8英寸厚的钢板时,通用汽车公司决定设计一种整体式屋顶。炮塔顶部&quot完全颠覆了汽车设计,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也为未来30年的样机设计提供了样本。

图:炮塔顶部设计,来源:汽车的商业逻辑

装饰漆的发明也为汽车工业的美学设计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由于天气和温度的影响,早期的油漆很容易剥落。装饰漆的发明不仅增加了油漆颜色的选择,而且即使在各种环境下也能保持汽车的亮丽色彩。

随着技术的应用,汽车消费品的属性越来越强。在主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汽车外观超越舒适性和经济性排在首位。

综上所述,宏观政策背景、商业模式、技术设计就像三原色一样,催生出二、二、三、三事。

而这正是建立王朝变革的核心。

仅仅理解汽车行业变化的核心还是不够的,因为万物的兴衰都有自然规律,季节的更替也有周期。在内核的基础上,宏观背景的发酵,商业模式的落地,甚至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都遵循了这种消费文化建立的基本原则:周期性。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三原色下汽车品牌消费变化的周期性共同原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比亚迪华为们的必答题:100年间,全球汽车产业权力更迭的3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