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与应用“一键相连”(现场评论)

田豆豆

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研和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2023年8月,我们向科技供应链平台上传了一份研发需求。没想到没几天就有很多大学对接了。我们最终选择了湖北工业大学的创新团队。”当记者询问钠离子电池是如何量产的,武汉阿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介绍。在储能产业新赛道上,公司通过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释放需求,快速攻克技术难关,实现相关产品量产。

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多,科研实力强。如何让科研和应用“一键连接”,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一个“关键问题”。2023年6月开工建设的湖北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立了“企业出题、高校响应、按需研究、智能匹配”的科技R&D合作新模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平台已推动110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达成技术合作。

对接创新供需,搭建平台,可以提高效率。以前企业需要从点到点寻找创新资源,耗时较长。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使用后,可以智能匹配信息,实现供需对接“一键匹配”,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匹配效率。让科技平台好用实用的关键是信息共享和精准对接。这就需要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数据资源和技术、人才、金融、政策等其他创新要素。

推动创新,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湖北以“揭榜”的方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近80%的“揭牌”项目是企业“办不到的”;企业也可以成为陆续建成的10个湖北实验室的牵头单位。企业离生产线更近,离市场需求更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跨越”。

现在的科技创新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关起门来造车是不行的。而且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可能有科研人员做不到,厂家不愿意做的环节。湖北构建了集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技投入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推动跨单位联合研究,形成微胶囊技术等打破国外垄断的成果。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研和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创新链的产业链才能繁荣。在不断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前段时间出台了《湖北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指导意见》,允许以兼职、脱产、挂职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出台了人事关系、薪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帮助科技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环境,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将更好地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奔涌”和联合创新。收藏夹为什么全部打开了

经过多年努力,湖北省科研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2023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增长57.93%。现在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车,江西的航空空,河南的盾构机,湖北的电子,湖南的重工业…整个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形成闪亮名片。积极培育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共振,中部崛起的动能必将更加澎湃。

(作者是本报湖北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9日05版)iphone交付之日起14天

纽约uber收费标准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