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元年已来?需软件硬件共同支持

1月31日,仿人机器人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迅雷五笔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模式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的提案。

她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存在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问题。迅速提高创新能力,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迫在眉睫。

她还分享了她对最近热门的机器人领域的观察。她指出,“2024年是机器人元年”的流行说法是大模型与机器人紧密结合的体现,机器人模仿人类的灵巧并不简单,这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

建议多元化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细分行业的大模式。

“中国制造”一直是中国的“招牌”。赵晓光指出,我国基础制造业已经形成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良好局面。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品牌,一些优势技术和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我国制造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存在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迅速提高创新能力,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迫在眉睫。

同时,她认为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基础制造业的快速升级和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方法。

她指出,目前基础制造业与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制造业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主体,技术、装备、人才水平仍参差不齐,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高,企业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求难以满足。一些有实力的制造企业组建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团队,但仍面临吸引、留住和发挥人才的困境。

此外,基础制造业种类繁多,分行业差异较大。部分子行业市场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本高。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实现向先进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通常是以资产为导向的行业。大多数企业重视设备和硬件创新,但轻视智能软件研发和算法创新。工程软件和行业模型高度依赖进口技术。

针对这些问题,赵晓光建议,可以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在制造企业的转化和实施,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此外,她还指出,可以促进龙头企业形成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形成新兴产业链,带动新的质量生产力快速形成。2022双十一全网销售额

最后,她还建议为企业R&D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并应用细分的行业模型。制造业有许多细分行业,而且差别很大。需要企业长期的专业化研究和深耕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联想笔记本Y460拆换喇叭

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同时进行。

除了大语言模型,今年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今年是“机器人元年”。在这方面,赵晓光认为,这种说法是大型模型和机器人紧密结合的体现。

她进一步向杜南记者解释说,人工智能和大型模型为机器人提供了改善其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有利工具,而具身智能的大型模型也已开始应用。“每个人都对拥有大脑支配的分支并像真人一样的机器人充满期待。期待的目的是让机器人帮助我们做很多辛苦、耗时和不重要的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方便,为我们节省宝贵的时间并做重要的事情。”

同时,南都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机器人的共同特点是先通过模仿人类进行学习,然后逐渐摆脱人类操作实现自主行动。在这方面,赵晓光认为,机器人学习并复制人类的动作,目的是减少控制机器人所需的代码编写过程,以便机器人系统可以在更短的准备时间内投入工作,更准确地工作,并获得从事类似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机器人学会移动箱子。当它们用于救灾时,它们会帮助我们移走挡路的石头。这些过程没有脱离人类的控制,机器人更聪明,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那么,机器人如何学会在救灾时帮助人们搬石头呢?在机器人领域,有一个名为“史蒂夫咖啡测试”的测试,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通过观看和学习咖啡制作过程,在自己的房间里找到咖啡机并制作咖啡。通过这项测试的机器人将被认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此前,一家美国商业公司的机器人Figure在观看了10小时的咖啡制作电影后通过了测试。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可以通过观看和学习来应对更多场景?

在这方面,赵晓光认为这项测试只是对智能机器人能力的形象描述。即使它通过了测试,也会有很多机器人无法应对的场景。“就像人类本身一样,他们从小就具备基本技能和知识结构,他们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人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活动,期望得到奥秘和答案。Body double,一个可以模仿自己的机器人,令人充满期待。机器人模仿人类的灵巧操作并不容易,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因此,两个方向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同步进行。”她补充道。

南都记者胡庚硕杨博文李玲撰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机器人元年已来?需软件硬件共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