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带你去探索”“口袋里的大自然”……上海科技馆再推一批科普绘本、科普短视频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敏静

多孔王国会有什么样的魔法?”“南海一号”为什么是睡在海底的时间胶囊?”邻居阿狸“活下去的秘密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上海科技馆经典阅读书目《院士带你探索》科普绘本中找到答案。

今天下午,《跨学科穿越·科技创新总裁空站》春季日场经典阅读书目暨上海科技馆“院士带你探索”科普绘本新书发布活动(第三辑)在上海图书馆东大厅举行。是一本适合6-10岁儿童的原创科普绘本。它以上海科技馆精选科学家的讲座为基础,梳理了100多个科学知识点,采用生动的故事、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对标小学科学课程,将顶尖科学家的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

麦当劳外送范围有多大

“院士带你探索”科普绘本(第三辑)

第三辑共六册,分别是解密神奇多孔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多孔王国历险记》;探索“南海一号”睡在海底的时间胶囊、沉船考古发掘及其文化内涵;手中的一龙抵得上野外的百万只鸟;伟大的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和细菌,保护健康;《我的浣熊邻居》,里面详细讲解了如何与身边的野生动物相处;数一数穿越河海登上“亚洲水塔”的一滴水的梦幻漂流。resampled

端午festival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不仅参与了《多孔王国历险记》的创作,还推荐了这本绘本。在他看来,绘本中科艺融合的对比图、立体示意图和科学引导图,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构建科学思维和探究思维,助力科学启蒙。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多孔材料,无论是植物、矿物质、动物,还是人类的肺、肝等器官,都是多孔的。它是传递能量和物质的介质,非常有用。”赵东元说。你为什么愿意参与科普读物的创作?忙碌的院士说科普是一件造福人类的大事,因为科学没有传承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上海科技馆的另一套优质科普资源“古籍中的自然课”系列短视频也于当天向公众发布。剧集依托原创纪录片、4D电影等品牌影视资源,挖掘和创作观众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已完成5个主题、26集的视频剧集。”古籍中的自然课“将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挖掘古籍文物中的动物知识和文化,讲述可爱生动的科学故事,传递科学朴实的生态理念。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敏静认为,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科学家,关键是要让他们把对科学的兴趣转化为行动,拔尖创新人才从一大批科技人才中脱颖而出。言下之意,应该大力培养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的基础,从而促进更多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科技馆将在科普展览、科普课程、科普电影、纪录片、科普游戏等基础上,继续加快原创科普作品的研发,构建科普矩阵,为公众提供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的参观体验。

当天举行的“馆长有约”对话环节中,赵东元院士与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伟、上海市徐汇区乌市南路幼儿园书记兼园长龚敏、上海市长宁区石村教育集团董事长、长宁区石村小学书记兼校长曹邹勇、馆长倪敏静进行了对话。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本次主题围绕应该向青少年儿童提供什么样的科普作品、如何撰写和创作科普作品等话题,从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角度谈科普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科技创新校长空站”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已成功落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上海展览中心、徐家汇书院、京城中学等地,举办11场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人文艺术家等40位嘉宾,并与全市16个区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联动,吸引中小学等不同主体, 全市科技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科技教育的创新与未来。

作者:沈秋莎

文:沈图:上海科技馆供图编辑:沈编审: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院士带你去探索”“口袋里的大自然”……上海科技馆再推一批科普绘本、科普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