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曾表示,三个月的窗口期一眨眼就过去了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前路也越来越尴尬。高合汽车为什么来这里?
3月8日,高合汽车工程项目总监杨月清在高合汽车官方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销售的商品不是高合的汽车,而是牛排、鸡排、香肠等食品,商品价格从29.9元到888元不等。
对于本次直播的收入,杨月清表示,高合汽车将把直播收入用于补贴售后服务,让车主用车有保障。据媒体报道,这场直播持续了一个小时,销售了700多份订单,销售额约为10万元。pythonrange函数用法
此次直播带货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高合汽车不聚焦主业自救也是必然的。随着丁磊“三月合同”的临近,高合汽车能否起死回生?生存的时候在忙什么?这些问题备受关注,Discovery.com记者带读者一探究竟。
收购和投资一票难求,负面舆论频发。
2月18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会议,宣布即日起停产半年。据高合汽车称,2月18日前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3月15日前仍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将只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将只获得上海的基本工资。据悉,高合汽车每月15日发放工资。快递起火骗局
随后,据多家媒体报道,创始人丁磊于2月22日现身上海总部,表示高合汽车的翻盘窗口期最多为三个月,正在积极争取收购或投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丁磊的“三月合同”一眨眼就过去了近一个月,直到2月底才传出与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朱华荣会面商谈相关事宜的消息。不幸的是,自那以来没有听到更明确的进展。2月28日消息传出当天,长安汽车股价报收14.39元,跌幅6.07%。
树欲静而风不止,岌岌可危的高合汽车再次被推上舆论风暴的中心。
(截图来源:微博、贾跃亭)
3月5日,乐视和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发文称,“经过长期调查和准备,FF今日正式对丁磊和高合汽车涉嫌窃取和侵犯FF知识产权、技术数据和商业秘密提起诉讼。”3月6日,一段对比FF和高合汽车产品的视频发布,称“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在抄袭,继续撒谎,继续欺骗用户,继续用虚假陈述欺骗投资者。”
然而,大多数网友在评论区嘲笑这样的“义正言辞”的谴责,留言说:“贾老板,回来起诉他吧”“你下周会回中国起诉吗?”
法拉第未来与高合汽车、贾跃亭和丁磊的纠葛始于2015年贾跃亭创办乐视时,丁磊担任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区及亚太区CEO。当时,贾跃亭称赞他是“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好景不长。两年后,乐视负债累累,贾跃亭逃往美国,丁磊也宣布不再担任乐视的相关职务。2017年12月,他创立了高合汽车的母公司华人运通。
(截图来源:高合汽车官方微博)
针对这一指控,高合汽车3月5日接连发布两份声明,称“将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贾跃亭告上法庭”。值得注意的是,正如高合汽车在声明中提到的那样,华人运通成立6年来从未收到FF公司的诉讼。偏偏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它是当头一棒,或者说它干掉了高合的许多潜在用户和投资者。
据Discovery.com分析,尽管贾跃亭的信誉令人担忧,但此举带来的负面舆论将进一步加剧高合汽车寻求融资或收购的难度,并使高合汽车的处境恶化。在贾跃亭发声之前,高合与长安汽车的谈判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落实,希望将越来越小。
为什么高合至今“不缺钱”?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对高合汽车感到遗憾,同时他们也会怀疑它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与其他高杠杆企业相反,在丁磊的带领下,华人运通的融资次数甚至屈指可数。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至2023年,华人运通的融资信息被媒体报道了三次。第一次是计划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但没有后续;另外两次是在2023年,投资者都来自沙特阿拉伯,沙特投资部提供了210亿沙特里亚尔(约56亿美元),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2.5亿美元,但这两次融资迄今为止都没有取得成果。对于“烧钱”的造车业务,丁磊曾多次声称高合“不缺钱”。据悉,华人运通的长期资金主要来自上海浦东政府、江苏盐城政府和青岛政府等地方政府。
(部分融资截图来源:企查查)
然而,“不差钱”的背后,可能是丁磊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的研发需求。丁磊自己也曾反思“旧的商业策略打不过互联网”,更需要承认的是自己的产品出现了偏差。
据悉,高合汽车的产品设计独特,造型先进。“劳斯莱斯同款车门”和“世界上唯一的免触摸翼门”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根据去年7月高合汽车的官方微信官方账号,高合汽车的电机来自联合汽车电子,驱动系统来自博世,后轮转向系统来自爱信,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来自科大讯飞(002230)。高合的官网品牌概念部分是这么说的,“高合意味着高度融合。”
(截图来源:高合汽车官网)
综上所述,高合汽车的豪华来自于外形设计和相关配件,并选择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作为供应商。用料和做工可能确实是顶级的,但这不是一个独立的优势,也没有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期望。而这样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价格区间覆盖了33万元-80万元的区间,并被视为“富人的大玩具”。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基础制造工艺已经非常完善,技术突破点仍是如何实现智能驾驶的发展。在有人率先意识到这一突破性优势之前,车企们已经在价格战的血海中厮杀。不过,高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发展智能驾驶的条件和计划。高端品牌的定位和高昂的材料成本也使其在价格战中束手束脚。
所有这些因素也造成了今天的高度合作难以找到转折点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高合汽车并未获得自己的生产资质,没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融资能力也存疑。在所有家庭都在缩小规模以应对汽车市场淘汰的时候,真的有人有兴趣投资收购吗?CEO仍在奔波,员工忙着跳槽,高管忙着直播带货,但高合的前路似乎越来越渺茫。
(记者罗雪峰、金融研究员尚荆轲)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最科技的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高合汽车收购投资难寻 丁磊“3月之约”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