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良好驾驶习惯的北汽新能源车主李先生对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续保溢价感到震惊。
在PICC P&C今年给出的商业车险报价中,PICC P&C投保的2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价格涨幅最大,涨幅超过30%。“如果去年发生事故,我会认可涨价,但去年全年只开了2000公里,保持了零事故、零理赔。”李灿先生不能理解这样的增长。
李先生的情况在新能源车主中并不是个例,甚至算不上一个幸运儿。来自湖北的罗女士甚至对原保险公司的拒赔感到困扰。
2024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降价大战如火如荼。在消费者享受低价购车福利的同时,一些已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却面临着溢价高、续保难等新问题。车险甚至成为很多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中最大的支出。
保费暴涨,变相拒保。新能源车险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首先,新能源车主遭遇“高级刺客”
李先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PICC P&C今年给出的商业车险报价中,PICC P&C投保的2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价格涨幅最大,报价为3440元,而2023年2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价格为2603元,高于800元。
李先生赠送两年期新能源汽车保单
的汽车保险销售人员向李先生解释说,整个市场上80%的车主都面临着价格上涨的问题,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索赔数量增加,维修费用昂贵。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计算不仅需要考虑去年是否出险,还需要考虑车主的车龄、车辆品牌、使用年限等因素。
另一位来自湖北的罗女士则面临着原保险公司拒保的烦恼。罗女士告诉记者,在第一年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购买了约4500元的商业保险后,她在一年内出险两次,总赔偿约3万元。今年,她被拒绝续保,因为她被标记为频繁出险的高风险客户。随后,罗女士不得不在多家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上寻求其他保险公司的报价。
除上述私家车外,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近年来,保险公司拒保运营性质新能源商用车的概率也有所上升。此类运营车辆包括城市配送、网约车等类型。拒保的主要原因是非营运新能源商用车出险率较高,价格较贵。以一辆新能源商用车为例,购买非营运车辆保险(交强险+商业险)的费用为5200元/年;如果按照营运车辆投保,保费将直接翻倍,汽车金融服务商将面临高昂的综合成本。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个汽车行业论坛上了解到,除了高风险客户外,一些已退市的老车型,如小鹏P5,由于缺乏零部件和维修困难,拒绝率更高。比亚迪秦的一些车型也很难续保,因为承保机构很难区分其是否可操作,风险率太高。
一些购买了四五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也普遍反映,由于电池损坏严重,维修费用远远超过车辆的实际价值,车辆价格和保险金额已经倒挂,但保险公司告诉他们不能购买保险。如果他们想续保,他们被告知要附加座椅保险等附加风险。
苏宁价值链
面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承保意愿低、承保受限,甚至违规拒保等日益突出的问题,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向有关财产保险公司紧急下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保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车险机构承保新能源汽车。
《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并重申不得拒保交强险,商业保险“愿尽所能”。此外,还要求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进行全面排查。不得在制度管理、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汽车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核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不合理的考核目标。要求保险公司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新能源汽车保险问题,同时对违规拒保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一方面,面对监管部门的新要求,消费者对高价普遍不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怨声载道,新能源车险业务越来越差。
界面新闻记者从行业交流中了解到,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比同等保额的燃油车平均价格高出80%以上,但2023年新车险保单的综合成本率基本超过100%,甚至有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高达130%。
来自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管理平台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达650亿元,商业保险合同件数达1118万件,商业保险件均保费4139元,高于燃油车险81%,理赔件数达199万件,平均每案赔付4953元,高于传统燃油车的600元。凡客诚品的兴衰
CPIC财险总经理曾义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事故率比燃油车高出近2倍,2023年汽车出行较2022年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成本超过了100%,这对新能源汽车的承保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PICC中国副总裁兼PICC P&C保险总裁于泽也透露,由于出行强度回升和新能源汽车比例较高,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事故率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不少中小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方面的表现更为糟糕。现在的新能源车险总是和总经理合作,没有30个省是不可能开展业务的。但是小公司既没有财力购买数据,也没有那么多分支机构,所以很难做新能源车险,但放弃新能源车险也不好。资深财险人士陈悦表示。
二、车险承保的“旧地图”和“新世界”
一键root工具电脑版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12月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发布,成为新能源汽车承保改革的重要开端。从保险责任来看,专属条款突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特点,将保障范围扩大到车身三电系统、充电等一些特定使用场景,特别是首次将充电桩等一些非车载设备纳入其中。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保险责任的比较
然而,在市场两年多的实际承保过程中,“一家独大条款走天下”难以满足各种技术路线正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的承保需求。例如,在该条款下,用于换电的新能源汽车不包括在内。此外,在定价机制上,新能源汽车仍沿用传统车险定价方式,这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个性化需求。
“保险公司正在以冷兵器对抗热兵器。”一位车险行业资深研究员感叹,与传统汽车等保险标的不同,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整个汽车生态的变化,人车风险各不相同。保险机构应对这些风险的方法停留在原来简单的条款、价格、手续费和退款折扣上,完全无法深度解决这些新风险。“就像拿着一张旧地图,你根本找不到新大陆。”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承保的“新世界”中,保险机构面临的购车标的、车主群体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曾在多家财险公司担任车险负责人的专家游敏捷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静态和动态因素与传统燃油车不同。
在车辆的静态因素方面,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包括最重要的三电系统,在制造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经常使用车身集成工艺,以及分布在车身周围的传感器、雷达和其他精密仪器。这种新的造车方式降低了制造成本,但也导致了由轻微碰撞事故引起的新的维护问题。
车辆的动态因素对行业更为关键。新能源汽车在数字化车联网模式下产生了丰富的动态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识别风险,对车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数据方面,目前,除了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的多个公共开放平台外,一批新的商业数据也已应用于承保风险控制。例如,一些保险公司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的数据加入风险控制中,可以有效地将网约车从私家车的范畴中剔除,并对承保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
此外,对于新能源车车主,某财险公司车险产品经理表示,在新能源车投保中,可以看到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燃油车,且年龄也明显年轻化,集中在20至40岁年龄段;第一辆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手司机比例相当高。这部分人驾驶车辆的熟练程度较低,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加。对于有过开燃油车经验的老司机来说,开新能源车也需要一个适应期,事故率也有所上升。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明显高于燃油车,相当于每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突然变成了跑车车主,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在加速时可以享受到强烈的推背感,但一些驾驶员还没有做好准备来习惯这种驾驶方式,这导致碰撞追尾事故急剧增加。”她说。
面对新能源汽车承保中越来越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改革已迅速提上日程。
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机制。
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车险定价改革可期待的方向已经相对明确。由于新能源汽车数据丰富,可以更准确地刻画保险客户,探索建立基于驾驶行为的动态评分机制,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保险服务。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承保风险规模明显增加,车险价格将更加灵活调整空。例如,进一步放开新能源汽车自主定价系数可作为解决保险机构承保意愿低的重要改革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保费跳涨、续保被拒,新能源车主为何养不起“电动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