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马来西亚《星报》3月9日文章,原题:性别、文化和年龄可能影响我们如何解读颜文字。表情符号已经成为数字世界的通用语言,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达情感和思想。然而,最近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人们对表情符号的了解可能会因性别、年龄和文化而有很大差异。
百度百度一下吧网络延时大会导致数据变大吗
基于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该研究分析了523名表情符号用户的行为,其中243名来自中国,270名来自英国,10名来自其他国家,51%为女性,49%为男性,年龄在18至84岁之间。参与者被要求评估与24个颜文字相对应的情绪,这些情绪包含六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快乐、厌恶、恐惧、悲伤、惊讶和愤怒。
这项研究中使用的表情符号来自四个在线平台:苹果、安卓、微信和Windows。在调查中,每个表情符号都会出现很多次,参与者需要解读表情符号出现时传达的情绪。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对他们如何解读颜文字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参与者的年龄越大,对表情符号的解读就越不符合表情符号本身的情感。”事实证明,年轻人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识别颜文字的情感意蕴。oled发展方向
就性别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将快乐、恐惧、悲伤和愤怒等情绪与颜文字匹配。面对颜文字表达的“惊讶”和“厌恶”,女性和男性具有相同的识别能力。作者写道:“识别惊喜需要同时检查面部的上部(眼睛)和下部(鼻子和嘴巴)。女性更倾向于看眼睛,而男性更倾向于看嘴巴,这样两性在识别惊讶表情时的准确率都一样高。”
在跨文化对话中,这项研究对颜文字的使用也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参与者正确认识表情符号的比例低于英国参与者。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在中国,人们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颜文字。例如,虽然表情符号的“笑脸”对大多数网民来说象征着幸福和友善,但在中国,它通常被用来表达负面情绪,如讽刺。“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倾向于用颜文字来指代完全相反的情感。“
研究人员还强调了在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我们的研究中,参与者不需要提供除性别、年龄和文化之外的人口统计信息。在未来的研究中,考虑测量参与者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将更有趣,包括可能与面部情绪识别能力有关的个体差异。”(刘长煌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马来西亚《星报》:性别、文化和年龄可能会影响对表情符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