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晚入场的小米怎么造出最“复古”的电动车了

2021年9月1日成立的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终于在2023年11月15日,也就是广州车展开幕的前两天,在工信部的公示上亮相了两款小米品牌纯电动汽车。

作者|吕嘉豪

编辑|詹洲

视觉|缓慢

虽然从13号开始,微博里的@韩路等大V就在逐渐曝光很多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但是在第一次认真的不看谍照的纯汽车亮相之后,微博里就出现了一股爆炸热。

不过,每当你多看了几辆车,网友们也可以评论你:

“为什么这边和Taycan一样?米世杰?”

“为什么这条战线几乎和苔丝一样长?”

“这样喝几个菜,上来就造个轿跑?”

反正都是一身”?”讽刺,搞的各种媒体也不敢评价,一张图,一个键盘,微博狙击: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看?”

你不敢评判,那我来评判。

浩博GT迟到了。我给你电尾鸥翼门。

赛博斯特迟到了。我给你弄个软顶敞篷剪刀门。

奥伊塔12点姗姗来迟,给你一个没有后舷窗的后滑模型。

你们小米来晚了,就给我们2019年Taycan泪风道的前脸吧?

要说小米汽车,首先要明确一点:为什么我们最晚进入市场的时候造出了最复古的汽车?

根据网上曝光的消息,以及和身边资深米粉交流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小米既不是依靠“汕头”这个新的造车力量来吸引投资,也不是拥有成熟的汽车制造业和经验丰富的品牌,俗称“输不起”的子品牌。

这样的身份定位,决定了小米汽车不需要走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设计路线来吸引眼球,也不允许其依靠可能性“毁誉参半”的全新外观对赌市场反馈。

另一方面,小米是2023年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刚刚超过华为的品牌,排在第13位。具有非常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旗帜:白色为主色调,带有一点功能展示,整体造型力求简洁“年轻人的第一个xx。这就是传闻中的Mi-look。

这种设计是一种引导,可以让小米在造车的时候及时赋予产品灵魂,但这种血统也是一种框架,注定了小米汽车不可能像新势力“用空”编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外观的汽车。

这就是为什么SU7看起来更“复古”,更像是由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制造的新能源汽车。

但是不要担心它会有BBA制造有轨电车的臭毛病-

小米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OS系统,自己的人车生态链,自己的制造业。即使现在是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购买电池,但在知识产权信息网站上可以查到,小米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电机、电池和软硬件领域获得了600多项专利。

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像蔚来一样严重依赖JAC代工,导致补贴和利润分成后的收入损失,也意味着它不会仅仅为了尽快收回流水线和研发成本而被定价得和BBA电车一样高。

更何况上海有特斯拉,深圳有比亚迪,广州有小鹏(诶…).经过时代的考量,目前北京最终选择了小米,所以不要以为小米背后只是雷军…

其实对于小米来说,从品牌的角度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以高科技或者怪诞设计为主导的品牌。虽然人们常说“代工米家”,但还是有“不知道买什么牌子的时候,买小米。一个广泛的共识,因为米家的产品最直白,最容易上手,最简单得到方法。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小米专注生态、全方位覆盖生活的策略是多么成功。

现在小米拿出了在技术层面完全掌握的汽车,势必成为年轻人最容易上手和操控的汽车产品,也将成为小米补充品牌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从此,你甚至可以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使用小米,晚上闭着眼睛睡觉,集高度便利的生活和习惯依赖于一体。

当然最后一句话是嘟嘟嘟,因为大家都在从手机业务向汽车领域转型,所以很多人会拿华为和小米做比较。

其实华为和小米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华为是否亲自出车,也不在于技术产品是否有不同的对象支撑,而在于华为在国际前沿技术领域承担了中国的部分形象话语权,在芯片研究、代码编程、自动驾驶等方面都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肌肉,不得不懈怠。

但是小米没有这样的任务和压力。可以完全关起门来慢慢做产品和技术,角度会更多的偏向c,未来汽车市场可能类似于手机市场:

一家来自北美的公司打头阵,华为、小米紧随其后,不仅在国内有自己成熟的客户群体,还不时入侵海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最晚入场的小米怎么造出最“复古”的电动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