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大会直击衰老、癌症、新药研发核心议题

凤凰网科技讯11月9日和7日,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大会在上海临港丁可论坛永久会址举行。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斯克奖获得者和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在内的数十位世界级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资深科学家,以及世界一流医院院长代表、医疗政策和医院管理专家,就未来医学转型研究、新药研发、重大疾病诊疗等领域的变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勾画了人类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蓝图。

本次生命大会由世界顶级科学家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由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顶级科学家协会主席、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罗杰·科恩伯格主持。

人类老龄化问题有可能解决吗?

会议联合主席诸宸院士指出,转化医学是从临床发现到基础研究再到解决问题,再回到临床治疗来验证答案。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这种最危险的白血病亚型变成了首个可治愈的白血病,是实施转化医学的典范。他表示,团队将继续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攻克更多类型的血液恶性肿瘤,这无疑是“科学引领医改——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最契合的主题。

诸宸院士

诸宸院士还介绍,通过医改和持续10多年的“健康中国”运动,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品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癌症药品、罕见病药品、儿童药品等短板逐步补齐。到2022年,通过国家医保准入谈判,将363种临床急需的贵重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罗杰·科恩伯格教授的分享为人类早日战胜衰老等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从现代医学的起源入手,列举了过去一个世纪的一些重大医学发现,如x光、抗生素、细菌、基因工程等。,希望人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学会如何解决现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让医学科学在未来有所建树。

罗杰·科恩伯格教授。

他希望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来帮助人们结束相关疾病,比如找出病原体是什么,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原因,并希望帮助我们解决人类衰老的问题。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S2/]

过去三年的疫情让人类更加关注健康。如何“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魁灵用一句法国谚语回答:“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丁奎龄院士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从社会层面来说,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和人类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选择,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齐心协力把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个体层面来说,面对人类衰老、病变等一系列生命健康问题,要敢于探索,坚持不懈地提高生命科学水平。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西澳生命科学大使、西澳大学马歇尔传染病中心主任、医学和微生物学临床教授巴里·马歇尔主持了主题圆桌会议。他说,目前的实际解决方案始终不足,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社会,在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减少。

巴里·马歇尔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以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例,探讨如何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除了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慢性病的管理。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帮助患者更方便地监测血糖等指标,从而减轻各国卫生系统的负担。

宁光院士

《睡美人与王子》,诺奖得主用童话故事讲述新药研发

从小分子药物到生物大分子药物,再到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和治疗研发的新范式已经成为顶尖科学家关注的话题。面对诸多疾病的挑战,如何创新药物,如何做到“有效可及”“想象力、资金、努力、合作、运气缺一不可”。

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勒斯教授从事“不对称催化反应”和“点击化学”研究60多年。他认为合成化学应该以分子功能为导向,通过小单元的简单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各种分子的化学合成。他用童话“睡美人和王子”作为他的故事。

卡尔·巴里·夏普勒斯教授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rwin neher 教授分析了细胞信号机制与治疗药物的关系。现在科学界通过技术提高了对细胞信号和通道的研究。许多类型的细胞都有离子通道,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可能被电压、神经递质、压力、气味、冷热激活,这为癌症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欧文·内赫教授。

“人就像一台‘分子机器’。当人生病时,这个‘分子机器’的某些分子部分肯定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是合乎逻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与瑞金医院等10家医院合作10余年,以解决患者疾苦为最大考量,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希望。

谭蔚泓院士

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教授余金权从2002年开始专注于碳氢键活化这个百年难题,如今在新药研发方面收获颇丰。“这种非常规的碳氢键活化方法在有机合成方法学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消除了许多化合物合成的障碍。在未来,药物,

余金权教授。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主任委员、瑞金医院书记曲特别强调要通过新方法、新工具创新新药研发。比如用AI分析晶体结构,模拟化合物,开发一些实验模型,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他还强调,在新药研发方面,要加强行业和医院的合作,加快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成品药的过程,提高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曲教授

战胜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癌症

癌症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如何快速有效地诊断、筛查和治疗癌症,已成为科学界密切关注的前沿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组学研究、基因调控和细胞治疗等创新技术,对癌症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从而探索出更加准确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陈东、2019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陈知建(陈知建)、 2018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主任唐·克利夫兰等嘉宾也带来了包括T细胞调控、增强cGAS介导的免疫反应机制、癌症基因组不稳定性进化等最新研究成果。

陈东院士

陈知建教授。

唐·克利夫兰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主任陈赛娟教授以白血病治疗为例,介绍了我国已建立覆盖31个省份2000多家三甲医院的网络,白血病患者死亡率不断下降,体现了我国白血病诊疗的不断进步。随着癌症的早期发现,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生物标志物和早期筛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进步,以及癌症疫苗的研发、新药和精准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癌症疾病将被攻克。

陈赛娟院士

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莉从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两个关键词:“融合”和“创新”。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整合多个组学数据、临床生物分子数据、放射学和病理学数据等。还需要实现科学家和医生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将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靶向治疗结合起来,从而激发潜在的创新。更好地提出药物的研发策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公众健康。

迪安·赵维莉

曹雪涛院士还强调需要一个国际合作网络,将最好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发展。他还强调,在下一代教育中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做的创新工作越多,我们的未来就越好。”

曹雪涛院士

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在生命科学大会上,多位顶尖科学家建议利用分子技术,发挥西医和中医的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诸宸诸宸院士指出,最近的一些研究证明,许多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非常有效,对传统中药的试验越来越多。例如,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非常有效。“我们看到了中西医的趋同和融合,中医通过西医的制药方法得到了融合。以前人们认为中医是一个很复杂很神秘的东西,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用新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它,并将其与中国和西方结合起来。”

Barry Marshall教授认为,如果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那么中药和其他传统药物都可以进行临床试验。现在这方面的自然疗法很多,一些中药,比如抗生素,效果也不错。“中医药在心脏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欧文·内赫教授也表示赞同。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建议,接下来要研究中药中哪些成分最有效,可以进行转化试验,比如用现代制药方法生产出来。

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

宁光院士说:“中国的西医和中医有不同的道路,但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只要能提高人的健康,不管是西医还是中草药,对患者都是好的。”

携手共建生态,世界顶级医院联盟成立

疫情的影响促使全球医疗机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本届生命科学大会主题论坛顶级医院院长圆桌会议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局长罗一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行政总裁Aimeric Lin主持;塞尔维亚扎尼斯卡科萨大学医院院长Maria Zdrafcovici;京沪医院常务副院长张;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医学委员会主席郭瑞才

大会当天,瑞金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美国思达赛奈医疗中心、澳门镜湖医院、塞尔维亚扎尼斯卡科萨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世界顶级医院联盟[/s2/],未来将联合和团结全球顶级医疗机构携手并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如果能建立一个患者触手可及的全球诊疗网络,就能更好地交流信息,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更大程度上实现患者的会诊和转运需求,同时促进医学科学的全球协同发展。”

世界顶级医院联盟成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生命科学大会直击衰老、癌症、新药研发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