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不妨开倒车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李斌并不缺乏对自己经历的积极否认。

2007年至2009年,时任易车CEO的李斌曾想围绕汽车行业打造一个媒体矩阵。在高峰期,不仅有四份杂志、十几个报纸专栏和十几个广播节目,还有一个数字电视频道。

然而,李斌高估了协同的作用,但低估了协同的成本。到2010年,李斌主动拆分了除网站以外的其他业务。分裂后不久,车易。com年内完成美股上市。

目前,蔚来汽车广泛分布的李斌已经回到了审视各项业务协同效应和投资回报的时刻。

最新的投资回报是换电业务。在投入巨资5年后,蔚来最近开始对外开放换汇业务。第一个合作的车企是长安。然而,面对两个预计到2025年才会推出合作车型的计划,如果李斌想通过交换电力来帮助该公司“开放”,目前还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李斌将继续承担电站建设的运营损失。根据蔚来内部统计,每天完成60笔换电业务时,一个换电站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近2000座电站中,今年4月投产的约300座第三代电站中,只有近20%触及盈亏平衡线。

由于换电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仍不足以弥补商业运营上的挑战,在产业投资人蒋易看来,不排除与长安换电业务合作,作为李斌寻求新一轮融资的手段,“类似于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今年7月,大众汽车与小鹏达成技术许可协议,还在肖鹏投资约7亿美元。

面对越来越大的亏损,蔚来对新的融资有着现实的渴望。2022年,蔚来净亏损144.37亿元,比小鹏和理想之和多30亿元左右。到今年上半年,蔚来净亏损已经突破100亿元,达到109.3亿元,同比增长139.1%。

如果延续今年二季度60亿元的亏损,蔚来315亿元的现金储备只能维持一年多。经历了2019年生死危机的李斌,把公司2023年的经营看得特别重要,并告诉员工,“如果工作没有成效,2024年可能又变成2019年。”

再次走到悬崖边缘的蔚来,甚至再度引发外界对其是否可能破产的质疑,导致蔚来总裁秦不得不出面澄清“蔚来汽车不会破产,也不存在破产的可能。”秦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回应。

蔚来屡遭险境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李斌宏大的超前布局密不可分:蔚来是新势力中唯一一个押注换权模式的;蔚来先后布局了10-100万元区间的萤火虫、阿尔卑斯、蔚来、智行等几个子品牌,新势力中量产车型最多。蔚来也是众多新势力中出海投资最大的车企,并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

曾带领华为登上信息通信行业巅峰的任,详细阐述了“领先半步”的竞争战略,并经常告诫公司里的高管,在新的潮流来临时,“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在新能源的浪潮中,拥有“先进和烈士”双重属性的李斌,让蔚来常年处于高空走钢丝的危险状态。

2022年之前,在重金投入的帮助下,李斌带领蔚来抢占了先机——新势力中第一个量产交付汽车,第一个在美股上市,第一个10万辆汽车下线,等等。

然而,2022年以后,资本市场重新调整了对电动车企业的衡量标准,从盲目注重规模,到规模和利润并重。在新能源车企高管徐莉看来,已经跨过巅峰的蔚来,如今又回到了新的低谷。与已经依靠规模盈利的理想的蔚来相比,其对规模的需求“至少超过了理想现有的月销量水平(10月,理想月销量首次突破4万辆)。”

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变直接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年初至今在美股市场,理想股价上涨99.46%,小鹏股价上涨75.25%,蔚来股价下跌23.38%。

面对一直在走钢丝的蔚来汽车,李斌不妨再次“主动否定自己”,脚踏实地寻找更现实的增收节支之道,关闭短时间内难以盈利的非核心手机业务,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目前更赚钱的增程路线,可谓两全其美。

到2023年,李斌实际上已经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战略妥协。

在去年11月蔚来八周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当时还在向员工保证“只要能发工资,就不会轻易裁员或取消业务”的李斌,一年后亲自打破了上述承诺。在今年11月初发布的致全体员工的信中,李斌宣布了裁员10%的消息。

此前,在李斌不会轻易裁员的承诺下,在2022年Ideal和小鹏因外部环境压力双双收缩的情况下,蔚来继续扩招。这也帮助蔚来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员工人数最多的车企。截至2022年底,蔚来员工总数为26763人。相比之下,理想的员工总数是19396人,而小鹏是15829人。

庞大的人员规模也直接导致了蔚来在销售、总务、行政方面的费用不断攀升。今年第二季度,蔚来支出28.6亿元,比理想高出5.5亿元,比小鹏高出近13亿元。

在解雇人之前,李斌更早对直销模式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今年9月,《晚汽车》爆料称,蔚来主品牌坚持直营模式,正在尝试将经销商模式引入其子品牌Alps,以分摊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

蔚来内部员工李铭表示销售渠道的变革从7月份正式开始,蔚来改变了从星巴克等消费公司或奢侈品店招聘员工的规则,开始注重挖掘BBA(宝马、奔驰、奥迪)豪车品牌的成熟销售人员。李斌给内部的信息是,“BBA的销售团队比蔚来大六七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或者门店,蔚来就无法完成高试驾转化率。”

但这些新销售并不直接安排在一二线城市。“在初期,将优先考虑蔚来没有成熟充换电设施或门店的低线城市。借助这些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带来的人脉和潜在用户群,帮助蔚来进行销售测试。”李明说。

除了重组销售体系,李斌迫于外界压力向现实低头,在汽车降价上也是如此。

面对特斯拉发动的价格战,李斌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蔚来不会降价。但今年6月,李斌通过从整车价格中解绑换电权益,将蔚来全系车型降价3万元。

裁员消息传出后,蔚来手机业务一度传出将裁员50%的消息,但蔚来尚未对此做出回应。但是,相对于裁员带来的节流效应,李斌之前有一个更直接高效的节流措施,那就是一步到位的关停手机项目。

在解释为什么要做手机项目时,李斌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基于5-10年的长期战略思考做出的决定。”

但是,这个决定的有效周期可能已经无法适应蔚来的新变化。李斌最近在蔚来九周年的内部讲话中提到,三年内不能帮助公司改善财务业绩的事情将被取消或推迟。

今年9月刚刚亮相的蔚来手机项目,无疑将是李斌减持计划中的目标之一。根据李斌在国外的采访,当蔚来拥有500万车主,并且有一半愿意购买蔚来手机的时候,蔚来就可以在手机上赚钱了。

截至今年10月,蔚来汽车累计销量不足50万辆。三年积累500万车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早在去年4月,李斌确认将推出蔚来手机的时候,字母表就曾在《做粉丝手机,李斌只会犯和罗永浩一样的错误》一文中分析过,并指出如果只想给蔚来车主造手机,李斌不会成功。纵观历史,那些小而美,或者不以手机为核心产品的公司,大多是失败的。前者像锤子和魅族,后者像联想和格力。

规模效应决定了一个新的手机品牌最终能否成功。对魏来说,缺乏规模效应的代价是为每一个组件付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新手机品牌面对供应链谈判很容易失去议价能力,这是销量不足带来的最大苦果。”前手机高管崔岩说。

推动李斌必须是手机的苹果UWB生态系统也在迎来新的变革。2022年初,李斌曾表示,超过50%的蔚来用户使用苹果手机,但“苹果现在对汽车行业非常封闭”。比如蔚来二代平台的汽车标配UWB定位技术,苹果不开放接口,这个功能会很难落地。

近年来,苹果和安卓手机相继发布采用UWB芯片的手机后,UWB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对应的是汽车领域。徐莉解释说,主要表现在搭载UWB的汽车和手机可以有相互空感知能力,使手机可以作为汽车的数字车钥匙,手机可以远程智能泊车,手机可以定位汽车位置。

但从2022年开始,封闭的苹果也在积极求变。据徐莉介绍,苹果已经逐步开放了UWB技术的接口适应性,宝马、比亚迪的苹果UWB车钥匙功能都已经落地。“还有更多车企已经提交了相关申请,正在等待苹果的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像蔚来手机一样打造一款6000元以上的手机,并保持其高端的配置和体验,“每年的资本支出在10亿元左右”,崔岩估算。这对主营汽车产业仍在亏损的魏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立即关闭手机业务不仅有助于蔚来削减成本,还能让李斌更好地利用其开源空。比如把省下来的钱直接投入到利润更高的增程式车型上,这无疑是比开放换电网络更立竿见影的创收路径。

相比跨界造车时同样选择了冷门且有争议的替代电路线的李斌,押宝增程路线的李想,依靠规模效应成功盈利。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最新财报中,理想毛利率达到22%,仅次于比亚迪的22.1%,远超特斯拉的17.9%。

依托增程路线,在10月份李首次突破4万辆的月销量目标后,据36Kr了解,2024年李想制定了8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相比今年38万辆的预期销量,明年的理想销量增长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李斌蔚来汽车预计2024年销量将超过23万辆,比今年的24万辆少1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目标不包括蔚来将于明年推出的20-30万元价位的阿尔卑斯子品牌。

李斌

新势力中业务布局更为广泛的李斌,在带领蔚来汽车走向盈利方面,也有着比李想更大的规模要求。向李想学习,进军外延之旅可能会让李斌更容易达到规模盈利节点。

李想点燃的增程路线,正在成为电动车领域的新潮流。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从2021年开始,包括增程式产品在内的混合动力汽车增速开始超过纯电动汽车,并保持至今。2023年1-10月,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9.5%,远高于同期纯电动汽车的17.3%。

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增程式车型视为品牌销售的回春药。在世界之外,新势力Zero Run也推出了增程产品。传统汽车公司长安和吉利也在其电动品牌深蓝和银河上开发了增程版。

更重要的是,在车企价格战没有结束的时候,增程车型还可以帮助车企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推出更有优势的价格。

随着三电系统取代内燃机成为新的车辆驱动发动机,电池成为一款电动汽车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模块。徐莉说,电池的最高BOM成本占一辆车的近40%。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电池容量更小的增程式汽车仅在电池模块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在下个月即将到来的2023年NIO日,李斌会再次“积极否定自己”吗?

(文中徐莉、李铭、崔岩为化名)[/s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李斌不妨开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