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广汽奇瑞成“遮羞布”!造车国企为啥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长安广汽奇瑞成“遮羞布”!为什么造车国企变成了“一个提不起的桶”?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SAIC、广汽为代表的传统国企,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民企,以韦小立、哪吒、零跑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正在中国车市展开角逐。而原本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国企,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发展前景来看,正逐渐成为最弱的一方。

国企的体制决定了在消费级工业品市场,国企远不是民企的对手,因为这类产品需要不断创新,贴近市场。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于华伟城东在一次演讲中说:“央企国企背景的造车企业,需要品牌没有品牌,需要渠道没有渠道,需要零售没有零售,需要产品设计没有产品设计,各方面体验都不好。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一些国有车企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不足,很难和合资车企抢市场!”

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品牌这么好的国企,起步更早,起点更高,政策支持更大,资金更充裕,还有合资车这样的摇钱树,却成了“买不起的水桶”。

其实我们可以从国内相对发达的造车国企身上找到答案。从央企到地方国企,中国大大小小的造车国企那么多,发展比较好的只有三家,长安,广汽,奇瑞。这三家车企其实是有共同点的。

1.要么采用混改,要么采用民营化运营机制。

2、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领导。

这两点缺一不可。没有任何条件,这些造车国企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会成为BAIC和SAIC之流。

长安:徐留平改革+混改

再来看长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前三,也是前三中唯一的国企。长安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一个领袖,那就是徐留平和徐留平,他绝对是一个将军。他在长安工作,一战成名,使得这家曾经以面包车为主的公司,近十年逐渐推出自主乘用车。徐留平在任期间大刀阔斧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国企铁饭碗机制,加大R&D投资,以乘用车为主,建立“五国九地”的全球R&D布局,使长安汽车迅速崛起。

随后上台的朱华荣在徐留平奠定的基础上继续这一改革框架。今年年初,长安汽车总经理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被“辞退”——全部被辞退,重新优化。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在制造汽车的国企中是前所未有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机制是长安汽车能够跟上民营企业发展步伐的根本原因。再看看其他造车国企,感叹一下。

此外,长安还在大力推进混改。长安汽车作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混改和资本运作速度都比其他汽车企业快很多。早在2018年,长安新能源就已经按下了“混改”的启动键。现在长安新能源已经多次融资,长安汽车的持股比例将从95.38%稀释到39.02%。相比之下,东风汽车的蓝兔新能源股比接近89.7%,差距一目了然。

例如,长安汽车表示,“新形势下,长安汽车必须加快长安新能源多元化融资发展,加快建立市场化竞争机制。”让长安新能源旗下的奥伊塔、深蓝等品牌向前奔跑,展现出不逊于造车新势力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奇瑞:混改,建立私有化运行机制

早在2011年,奇瑞已经连续九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从2011年开始,奇瑞失去了这个位置,从此再也没有进入过自主品牌销量排行榜的前三。2019年,奇瑞控股总负债达738.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6.8%,远高于40%至60%的合理区间。奇瑞汽车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重压之下,2019年,奇瑞被迫对自身进行“混改”,拯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奇瑞汽车。2019年12月,奇瑞控股大股东变更为青岛五道口,奇瑞集团对混改的理解非常清晰:构建适应新发展的私有化运营机制。有了混改注入的大量资本,奇瑞摆脱了困境,降低了负债率。但今年年初,凭借Luxshare的100亿股份,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控股的股份将降至26.89%,奇瑞系的控制权将从青岛回到芜湖。显然,奇瑞不愿意放弃在奇瑞汽车的主导地位,去兜圈子。毕竟奇瑞转让控股股东身份的混改还是虎头蛇尾。但收回控制权是否有利于奇瑞汽车的长远发展,仍需质疑。

广汽:混改+市场运作

与其他国企不同,广汽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汽显然具有其他国企所不具备的创新活力的发展基因,这体现在很多方面。

今年4月,广汽集团面向全球高薪招聘职业经理人,能住的住的,造就了一个年轻化的管理层。事实上,职业经理人改革最早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专业务实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去年6月起,广汽永旺宣布进行敏捷组织改革,打造扁平化组织架构,提升效率。

2021年8月,广汽爱安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3月17日,广汽爱安混改又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将对公司业务骨干进行股权激励。相关激励人员共投资17.82亿元,计划进行A轮融资,彰显了爱安混改的决心。

这些改革建立了更加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更具竞争力的股东结构,帮助爱安卸下了“体制枷锁”,所以爱安可以提高销量。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0月,广汽爱安销量达4.15万辆,同比增长38%;今年1-10月,广汽爱安累计销量达39.2万辆。

看完这三家造车国企,我们就大致明白为什么剩下的造车国企会逐渐被民企超越,在市场上被边缘化。即使SAIC拥有中国最大的市场腹地、最强的人才聚集地、最丰富的地方政府支持和最好的金融条件,但它始终不愿意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这是他们手无缚鸡之力的关键原因,如人浮于事、任人唯亲、创新乏力和技术依赖外国品牌。SAIC、一汽、BAIC、东风、东南等等。

我想,这些造车国企也应该认清一个残酷的事实,不要以为有了合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使合资板块持续输血,也经不起自主板块持续亏损失血。一旦国外车企提高持股比例,那就是这些造车国企的末日,这一天可能不会太远。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关系,欢迎价值朋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长安广汽奇瑞成“遮羞布”!造车国企为啥成了“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