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带链 以链兴城,常熟擘画汽车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长江岸边,千帆在比赛。40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汇聚禹城,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迈进,向数字化赋能、创新驱动、集群化发展迈进。

去年,全市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实现营收突破1500亿元,占苏州汽车产业创新集群的30%。其中包括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的23家子公司,马勒等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48家,以及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公司。

一产带一链,一链繁荣一城。从整车项目落地到全产业链聚集,从传统零部件生产到新赛道转型,从单打独斗到延伸链条、强化链条,从“科技之花”到“产业之果”,常熟高瞻远瞩布局,打好“全”、“转”、“延”、“攀”四手牌,引领苏州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在快车道上疾驰。

全链条布局打造优势产业

在整车企业辐射带动下,常熟汽车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生根,涵盖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智能座舱(内饰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电子)、车身系统、底盘系统六大类,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通用零部件六大领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梯队和上下游流通体系。

转型升级争创新赛道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3年。作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常熟企业,不等不靠,在转型升级的洪流中勇往直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常熟汽车装饰集团专注于汽车内外饰件模块化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及模具检具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近百亿元。今年,常熟汽车装饰集团全资子公司常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工厂也登上了江苏省5G工厂名单。

龙头企业,阔步前行,300多家中小企业,不甘落后,主动适应新形势,通过转型升级走出一波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互补链和延长链强链锻造的工业韧性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款国产新能源满电满油极限续航1442公里,DC快充半小时可充80%。极致电池性能的背后,独家配套设备是江苏李政新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电池和PACK电池组

抓住培育链型企业的产业链核心,常熟正在用链长串起企业和产业链,统筹要素资源,破解难题,不断延伸产业链深度和广度,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常熟聚集了104家“三电”企业,电力系统总容量超过30GWh,占苏州总容量的87%,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领域形成了江苏省极具特色的氟化工园区。

科技与制造融合,让你勇攀高峰。

登高求新,永远把常熟镌刻在基因里,流淌在常熟人的血液里。

创新是攀登发展高峰的第一动力。常熟深知其意,其理。近年来,推动建立了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4个汽车零部件相关国家示范基地,中国智能汽车综合技术R&D及检测中心、中汽研(601965)氢能评价技术创新中心等1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汉弗莱轻质复合材料研究院等63个企业R&D及检测创新平台。努力构建产业创新基地、公共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有效协同、创新链和载体链融合的产业创新载体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CICC上汽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汽车、零部件、售后服务等相关先进制造领域,以及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科技领域,满足产业链企业的金融需求,通过金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久了,就会有反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汽车工业R&D收入比例为3.08%,技术人员超过7600人。按照规定,企业实现“智变、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应用率达到100%。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初见成效。

近日,我市出台《常熟市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6年)》,聚焦科技与制造业融合主题,通过创新资源和产业禀赋的差异化布局,推进五大融合,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形成了科技、人才、资本、载体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在特殊政策的引导下,“四链融合”的强大动力不断注入企业爬坡,实现了科技与制造业、产业发展与企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高地成为高原,让高原成为高峰。

(编辑:叶伟)

(责任编辑:董萍萍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以产带链 以链兴城,常熟擘画汽车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蓝图